top of page

​#困境1 城鄉發展衝突

70至80年代,臺灣正處經濟起飛時期,在都市化過程中,古厝的存在成了阻礙發展的因素,即便政府於1983年成立文化資產保存法,許多房子仍逃不了被拆遷的命運。

#困境2 傳統工藝人才斷層

IMG_0778_edited_edited.jpg
建築師事務所董事長
李學忠

臺灣對瓦片修復的需求是有的

​問題出在人才供應不足

台灣古厝數量非常多,且估計每20至30年需重新修繕,因此人才需求是龐大。1986年,我們在拆除林安泰古厝舊址時,許多匠師已年過六十。後續重建林安泰古厝時,很多匠師已經過世。所以近年傳產的人才培訓,也應該成為文化資產保存重要的一環。

309238067.jpeg
​國立金門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
陳拓男

當整個社會價值觀都認為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,會導致愈來愈少年輕人願意從事基層技術工作。

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

​的社會風氣

IMG_0784.HEIC
​窯業經理
陳伯修

我們的工班年紀最大超過70歲,20幾歲則是移工,很少臺灣年輕人願意入行。現在政府預算多用在建築維修上,然而缺工問題應該要從人才培訓解決。

希望政府更加重視

​傳統產業人才培訓

af2156ef-b0b4-4b69-926f-c24f63d2235c-0_e

國家應建立民俗技藝訓練園區,並編列預算、提供薪水,鼓勵想學習工藝的人成為學徒。

kaisya_chourei_suit_edited.png

可利用國有空地,讓學徒練習實作,蓋完即拆除,週而復始。且學徒必須住校,與老匠師一起生活,時常相互討論,才能達到最佳學習效果。

李學忠

政府培訓機構學員宜在受訓後,到業界工作幾年,並由專業人員根據其作品,評估其工藝技術與知識是否能成為「匠師」才合理。

陳拓男

tenin_black_shirt_man (1).png
money_yuushi_edited.png

必須設法創新,透過創新設計與專業師傅配合,才能提告傳統工藝的附加價值‘

必須設法創新,透過設計師創意與專業師傅結合,才能提高傳統工藝附加價值,使其邁向新世代。

陳伯修

tsue_koukikoureisya_ojiisan.png

#各方建議

bottom of page